高中地理中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_ 1991 年 1 月,国家公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规划为期 50 年,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这一战略决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目前有设市城市 663 个,还有 2000 多个县,19780 个建制镇。按行政管理体制,市又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副省级市的生态建设规划含于省范围,但已有从本区域考虑生态环境建设的情况出现。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进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进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进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代明进展道路。这给城市化、城市进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整个城市化的过程中,都必须高度重视城市进展的质量、特色,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面积大、人口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主要是宏观性、战略性的规划,包括水土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植树造林、草原保护和建设、生态农业、防治荒漠化等。对于一般的地级市、县级市,面积和人口虽有较大差异,但区域性很强,城市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对规划的要求比较具体、有用,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城市科学角度考虑,认为要明确几个问题,使在区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进展。具体建议: 将城市作为生态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调查是编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基础。自然资源调查不会忽视,必要的补充性的生态调查也会引起注意,但对于城市这样特别的、又很脆弱的人工生态调查,易于忽视、易于粗浅。城市的建筑物、构筑物是城市人工生态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脆弱的环节,它们之间、它们与大自然之间并没有经过久经考验的磨合,会不时地发生这样那样的不和谐的现象,以至发生灾害;加之,人类自身的种种活动,城市的质量、安全会呈现不稳定的状态。而且,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期,今后平均每年将有 1000 多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进入千个、万个的城市中,这不能不令人有沉重的紧迫感。应积极推动将城市资源资料与自然资源和其他单项资源资料相结合、相衔接,并作一些必要的专门生态调查,如城市与自然资源条件的吻合与分离影响的定性、定量的调查分析;建立城市人工生态调查、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