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浅探_成本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收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 21:23:10自 1988 年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和史蒂文·安德森(Steven R. Anderson)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以下简称“ABC 法”)后,ABC 法便逐渐成为管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大热点。ABC 法最先在制造业兴起。由于商业银行也具有实施 ABC 法的条件,因而很多国外的商业银行早已开始实施 ABC 法这种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目前我国多家商业银行也已开始实施 ABC 法。ABC 法在商业银行的实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ABC 法本身也有一些局限性,影响其在商业银行的成功实施。首先,在 ABC 法的实施过程中,作业、作业成本动因和资源成本动因等一系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直接关系 ABC 法实施的成败。但是,由于收集这些数据的过程往往需要通过面谈、发放调查表、召开讨论会等比较主观的方式,因而往往无法收集到较为客观和准确的基础数据,从而影响 ABC 法的实施效果。其次,在日常 ABC 法的核算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并不容易整齐划一,因而在确定作业的时候,需要将作业流程中的每一个变化都确定为一个作业,导致 ABC 法的核算过于复杂,反而不利于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针对传统 ABC 法的弊病,ABC 法的创始人卡普兰和安德森又创建了一种新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这种新的作业成本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商业银行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遇到的问题。一、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区别一是核算步骤不同。传统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是:按照资源成本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至作业和作业成本库;然后将作业成本按照作业成本动因分配至产品或客户,计算出产品或客户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是根据单位时间产能成本(Cost per time unit of capacity)和作业单位时间数(Unit times of activity)估计成本动因分配率(Cost-driver rate);然后根据成本动因率及产品或客户耗用的作业数量将作业成本分配至产品或客户,计算出产品或客户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按照新的作业成本法,管理人员可直接估计每项事务、每个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