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_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未知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 21:39:31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拓展的“OLI 折衷范式”对此次联想收购 IBM 全球 PC 部的活动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进一步提出了:要运用以内部化特定优势为核心的折衷理论,综合分析该收购的合理性和对未来发展进行指导。同时归纳了:拓展的折衷范式对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拓展的“OLI 折衷范式” 联想 并购 内部化 动态性 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扩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规模不断扩大:1988—1996 年跨国并购年均仅有 2.61 亿美元,而从 1997 年开始,并购额逐年增加,2003 年更是高达 16.47 亿美元。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国内的一些大型知名企业所从事的跨国并购活动,这不仅是因为其并购的金额巨大;更是因为它们通过并购国外企业,来取得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取得更快的发展,而这无疑代表着未来中国企业实施并购战略的发展趋势。2004 年底,联想集团更是创造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记录:以 17.5 亿美元的价格(6.5 亿美元现金、6 亿股票,另承担 5 亿债务)收购了 IBM 全球范围内的台式机、笔记本业务部门,包括下属的研发机构;永久取得了全球著名的 THINK 系列品牌;收购完成之后,其 PC 年出货量将达到 1190 万台,从而将一举跃居“世界 500 强”之列。由于传统的跨国投资理论(包括 OLI 折衷范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尤其是跨国并购活动,缺乏很强的解释力,因此,本文运用邓宁近年提出的拓展的“OLI 折衷范式”,试图对此次联想并购事件从理论上做出解释,并由此希望能为中国企业未来从事跨国投资提供有益的借鉴。 拓展的“OLI 折衷范式”理论简介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 折衷范式)是英国里丁大学的邓宁教授(Dunning)于 1977 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在归纳和吸收(即折衷了)以往各大国际直接投资(FDI)理论学派中合理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三个相互联系的、对 FDI 活动起决定影响的变量,即“企业拥有特定变量”(简称 O)、“区位特定变量”(L)、“内部化特定变量”(I),同时指出公司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变量,才可能从事 F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