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养评价讨论 朱 军 摘要 216 年 9 月 13 日,《中国学生进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解决了"教育培育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教育就有评价,如何让教育的过程与效果可评可测是本文的主旨。以 218 新高考为背景,在初中阶段进行综合素养评价的讨论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育; 综合素养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一)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在面对"21 世纪需要培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各国际组织、主要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特征,分别形成了几种典型的价值取向。例如,美国以社会职业需要为价值取向,新加坡以品德为价值取向来构建核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最早是 1997 年由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提出来的。22 年欧美提出,25 年中国台湾提出,26 年美国提出, 29 年日本提出。 从国际经验出发,我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育全面进展的人为核心,构建我国学生进展核心素养的理论与框架。 214 年 4 月 8 日,中国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216 年 9 月13 日,《中国学生进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框架以培育全面进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进展、社会参加 3 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 18 个基本要点(如下图所示)。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养评价讨论 (二)综合素养评价对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和意义 "素养教育是根,核心素养是干,综合素养是果。"资深教育家、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说"通过大力推动素养教育,落实核心素养体系,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的,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一致,是一个整体。" 文化学习是适应未来社会的根本动力,自我进展是实现自我与推动社会健全进展的重要基础,社会参加则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与推动社会进展的根本保障。我国学生进展核心素养的建构可以整合这三个领域的素养,有效地实现个人进展,社会进展和国家进展相统一的目标,并促使各领域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基础,互相补充,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