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影子的变化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影子形成原理及特点•观察与实验:探究影子变化规律•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目录•小组合作与分享交流环节•课程总结与延伸拓展01课程介绍与目标0102影子现象引入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打下基础。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引导幼儿对影子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课程目标与意义010203探究影子变化与光源、物体和屏幕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影子现象和原理。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方法与手段02影子形成原理及特点010203光源影子的形成需要有光源,如太阳、灯光等。光源发出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物体阻挡了部分光线,使得光线无法直接穿过,从而在物体背后形成了影子。影子影子是物体阻挡光线后,在物体背光面形成的较暗区域。光源、物体和影子关系形状01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密切相关。当光源为平行光时(如太阳光),影子形状与物体形状相似;当光源为非平行光时(如灯光),影子形状可能因光线的散射而发生变化。大小02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到光源的距离以及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光源照射角度越大,影子也越小。位置03影子的位置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当光源移动时,影子的位置也会相应移动。影子形状、大小和位置变化时间变化在一天中,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也会发生变化。早晨和傍晚时,太阳高度角较小,影子较长;中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季节变化在不同季节中,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时分影子较短;而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时分影子较长。不同时间、季节影子变化03观察与实验:探究影子变化规律选择室内较暗的环境,利用灯光模拟太阳光,便于控制光源和影子的变化。室内环境选择晴朗的天气,在户外阳光下进行观察和实验,更贴近自然状态。室外环境室内外环境选择记录每次观察的具体时间(如日期、时刻)。测量并记录影子的长度,可以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进行准确测量。记录影子的方向,可以使用指南针或者地标作为参考。记录光源(太阳或灯光)的位置和高度,以分析影子变化的原因。观察时间影子长度影子方向光源位置观察记录表设计•准备工具:手电筒、卷尺、指南针、观察记录表等。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1.选择一个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放置在光源附近。2.打开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物体。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3.使用卷尺测量影子的长度,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4.使用指南针确定影子的方向,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5.改变光源的位置或高度,观察影子的变化,并重复步骤3和4进行记录。注意事项1.保持室内环境较暗,以便更好地观察影子的变化。2.在室外进行实验时,注意选择晴朗的天气,避免阴雨天或大风天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3.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手电筒的稳定,以确保光源的稳定性。4.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将手电筒直接照射眼睛或他人的眼睛。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04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出日落时的影子在日出和日落时,由于太阳位置较低,物体影子会被拉得很长。这一现象不仅为摄影师提供了美丽的拍摄素材,也启发了人们对光影变化的研究。月影在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在地球上的影子,即月影。月影的变化规律与月相变化密切相关,对于研究天文学和日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动物身上的影子许多动物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具有特殊的纹理和颜色,可以在阳光下形成有趣的影子效果。这些影子不仅有助于动物的伪装和自我保护,也为生物学家提供了研究动物行为和环境适应性的线索。自然界中影子现象举例日晷日晷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