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新老师培训总结 3 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新老师培训总结3 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老师培训总结 篇 1 讲到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时,这位老师举了好几个例子,内容都类似于某生在老师的鼓舞、表扬下最后转化成好学生,长大后取得一些成就。生动的事例中透露着教学细节和教育智慧。中间,该老师的一句话引发我了后续的思考,这句话是“不能给孩子贴不好的标签。”这让我联想到前几天看过的一本《儿童心理学》,有一节讲“老师期待对儿童心理进展的影响”,中间提到了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革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 3 名学生共 18 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 18 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实上,这个测验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 18 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 18 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皮革马利翁效应”对于教育的启示在于在教学中,学生会习惯性地接受老师对他们的积极或消极的看法,而且,最关键的是,学生一旦接受了这样的看法,会逐渐向这个方向转变。因此,学生不断验证着老师对他们看法的正确性,最终自我实现老师的预言。小学生的心理和推断能力还不成熟,很容易受老师的影响,假如老师轻易的给学生贴上了“不及格”“上课乱讲话”“不按时完成作业”等标签,慢慢的,学生也会对自己有这样的心理暗示,“我考试不及格很正常”“我就是个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久而久之,学生开始破罐子破摔,最终成为了老师标签中的孩子。 不到两个月的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道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然,不是片面的一味的夸。还记得在上完一堂课后,我幸福的在我数学书得前面写下了“表扬是一把糖”。这里以我班的一位同学为例,在这里叫他 A 同学吧。在接手这个班时,就听过班主任陈老师以及汤老师说(不教他的汤老师都有耳闻,可见还是蛮有名气的)这个学生成绩都是班级后几名,看了下二年级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