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第二小学 钟琦钢【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 3 课。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的动物,了解人肉眼看不清的物体结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用放大镜观察蚱蜢的图片,提示学生可以以昆虫为例来进行观察讨论。第二部分探究,在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三种不同方式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用示意图和文字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对三者的比较来体会观察工具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通过沟通,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第四部分拓展,通过资料阅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联。【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了解,但大多学生没有亲自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的机会就更少了。他们对物体微小结构的探究充满兴趣,老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份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参加到探究活动中。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老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独立探究的机会,以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2. 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3. 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制造的实例。科学态度目标1. 对探究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2. 能够主动与他人沟通、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讨论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2.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难点: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蝴蝶标本、红色卡纸、放大镜、手持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表。老师准备: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1. 图片导入。(1)出示身边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