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一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主体、对象、目的和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指引。我们要注重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并结合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彰显出来,进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在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中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有哪些“优秀因子”需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也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寻找到这些需要激活的“优秀因子”,需要运用哲学的高度抽象力概括出一般性和共性。具体说,可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激活中国哲学中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中国哲学中的宇宙观主要包括儒家和道家的宇宙观,强调系统整体、开放包容、和谐共生。儒家宇宙观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宇宙观关于宇宙是一个系统整体,宇宙万物都遵循自然法则的观点,是中国哲学宇宙观的精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思想,对启示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要达到和谐发展,具有时代价值。中国哲学中的天下观主要包括天下为公、天下一体等思想,蕴含丰富的天下治理智慧,成为中国对外交往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中国哲学中的社会观,主要包括民为邦本、家国情怀、和合共生、德法兼治、团结统一等思想。如从孔子的“为政以德”,到孟子的“民贵君轻”,再到荀子的“君舟民水”,都体现了民为邦本、以德治国的治理思想。这些社会观对激活社会发展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二是激活伦理道德中的精华精髓。中国的道德观主要包括儒家伦理、道家伦理、墨家伦理和佛教伦理。儒家伦理注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强调孝道、忠诚、勤奋;道家伦理强调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和内外兼修;墨家伦理倡导兼爱尚贤;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