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浅埋土质隧道塌方后的技术处理措施 1 工程概况东皋岭隧道位于浙江省,为一级公路隧道,隧道长度 1110m,净宽 12m,开挖跨度 14.8m。由于该隧道连通市区,兼有城市隧道的功能,自来水供水管和其它通信管线从隧道管沟内通过。根据地质详勘报告,出口段有 180m 属于土质地层,其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埋探高度由 6m 逐渐变化到 16m,覆盖厚度与跨度比为 0.41—1.1—,属于典型浅埋大跨度隧道。隧道位于古沟谷中,地层主要以含粘性土碎石、块石为主,结构松散,局部地段夹厚层状软土,为灰黑色软流塑含砾砂亚粘土。岩层的完整性、稳定性极差,为 I 类围岩。隧道边墙下部及仰拱位置主要为熔结凝灰岩,由强风化层逐渐变化为弱风化层。基岩段部节理发育.节理面充水,第四系空隙水下溶至基岩接触面形成富水带,雨季时水量较大(图 1)。2 塌方现状塌方发生在 K3+860~K3+889 段,塌方体长29m,横向宽度 35m,形成漏斗状大坑。隧道塌方前,剩余 39m 尚未开挖施工,东湾口上台阶 K3+871.8~K3+861.6 段已完成开挖和初期支护。塌方后上台阶 K3+871.8~K3+861.6 段初期支护全部破坏,K3+889~K3+8718 段拱腰和拱顶位置的初期支护部分或全部被破坏,仰拱未破坏(图 2)。3 塌方技术处理措施 3.1 总体处理原则为顺利通过尚未开挖的软弱地层和塌方体,确保安全、可靠、不留后患、经济和快速施工,实行了下述处理措施。3.1.1 塌方体边坡的临时防护处理主要对塌方体边坡进行刷坡、喷浆,挂网处理,将塌方体周围的地表径流水用截水沟引入到隧道前进方向右侧的水沟中。3.1.2 塌方体的清碴由于隧道埋深浅,塌方规模大,假如全部清除松散土体,边坡临空面过高可能引发新的边坡滑坍,所以清碴到K3+871.8,也即上断面初期支护部分破坏而仰拱未破坏的桩号为止。3.1.3 注浆加固塌方体地层塌方体 K3+860~K3+871.8 段,拱顶上方松散土体高 6-7m,考虑边坡稳定、弃碴场地、经济和快速通过塌方区等综合因素,采纳小导管注浆加固塌方体地层,整治后进打开挖。3.1.4 隧道掘进和初期支扩隧道掘进和初期支护分两个工作面同时进行。皋泄口有 39m 尚未开挖,继续向前掘进,其开挖和初期支护需严格按设计和法律规范进行施工。东湾口随着清碴工作的逐步推动,初期文护紧跟工作面。清碴到 K3+871.8 处,打设小导管、注浆,然后进行开挖和初朋支护施工。3.1.5 防水层和二次刘砌当回填上达到 3m 时,经量测初期土护变形已稳定后,铺设防水层,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