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最大的麦穗 2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 2500 多年的时间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沟通,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沟通,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讨论。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阅读沟通预设: A 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仔细,但眼光不够开阔。 D 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予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 F 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沟通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假如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