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达标(四十)下面左图反映1978~2014年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右图示意2005~2014年该省区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据图回答1~3题。1.据材料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B)A.江苏省B.江西省C.浙江省D.西藏自治区2.1990年以来,该省区(D)A.农业产值下降,农业从业人口减少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C——.第三产业产值呈升降升变化趋势D.产业结构有所优化3.下列关于该省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描述,正确的是(C)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逐步拉大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C.2014年,该省区处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D.2010年后,该省区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解析第1题,从三大产业结构看,该省区1978~2014年第一产业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第二产业已居主导地位,据此可以排除西藏自治区;而江苏、浙江两省是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这两个省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上可知,该省区最可能是江西省。第2题,左图描述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即三大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图中显示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而非产值下降,A项错误;1990年以来,1990年第一产业比重最大,而200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B项错误;图中反映的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而非产值的变化,C项错误;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整体上升,说明产业结构有所优化,D项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该省区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有缩小的趋势,A项错误;从产业结构看,2010年第二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比重约为54%,而当年城市化水平约为43%,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B项错误;2014年城市人口比重约为50%,处在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C项正确、D项错误。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读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5题。注: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上述图文资料表明(C)A.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融入了城市社会B.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C.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D.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减轻,有利于社会稳定5.下列措施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合的是(D)A.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B.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C.大幅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D.各城市大力发展地铁,可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解析第4题,图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说明有大量农业户籍人口在城市工作和居住,而农业户籍人口到城市工作,一般从事工业或服务业,则说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第5题,地铁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没有一定客流量支撑难以实现赢利,故不适合中小城市发展。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城市首位度统计表,回答6~7题。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平均值广东平均值湖北平均值青海1984年2.335.222.517.624.9610.261997年1.993.852.325.884.178.396.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C)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位城市分布集中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7.造成从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B)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解析第6题,根据城市首位度的含义可知,城市首位度大,说明城市规模大,城市发展不合理。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