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服务问题和对策文章以农业科技服务这个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为主题,从西藏农业进展的现实情况出发,以国内外农业科技服务讨论热点为启发,分析了西藏现有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几个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针对农业产业化进展进行全方位科技服务,促使农村科技特派员及农业合作社等发挥实质性科技服务中介作用,多举措促使第三方力量投身农业科技服务等建议。农业科技服务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高度关注的讨论议题,在科技进展越来越迅猛的当今,如何将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村进展,更是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探讨。1 农业科技服务讨论现状及启发农业科技服务是联结着政府部门、农业科研工作者以及农民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服“”务重在通过 服务 方式帮助农民完成农业生产有关的决策与实践。进入 21 世纪以后,学者们对此概念进行了更深化的诠释。一些国外学者将农业科技服务的范畴扩大到农业生产技术转移之外的农业进展管理技能转移以及农作物生产、市场开发、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转移。2001——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出版《国外农业推广十二国经验及启示》总结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农业科技服务的大致进展情况。大体来讲,国外农业科技服务大多采纳自下而上的服务模式,即在农村广建图书馆、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农村信息中心等,生产技术有关的科技进展信息、农产品及其附加品流通有关的市场变化信息等都通过这些服务站点连接到农民。国内学者对于农业科技服务的讨论同西方学者的做法有相同之处,但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农业进展的现实情况,较为重视农业科技服务有关的组织机构、基础设施、政策支撑环境等要素,以及政府为主导的多方社会力量的运作机制问题。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国家的层面分析总结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组织框架的紧迫性,这些讨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将政府主导的传统农技服务机构列为其中最基本的部分,另外加入了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各种农业科技服务机构[2]。另一方面学者对于地方农业科技服务的讨论也较多,主要观点是科技服务有关知识、人才、资金以及制度经验等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呈倒立锥形结构,——到农业科技服务的真正对象农民这一层次,这些要素的数量太少质量太差,导致很多好思路、好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发挥真正效用。这些讨论成果对于西藏农业科技服务的讨论都是有益的借鉴,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