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建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兰溪市城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人口仍居住在农村,全市农村村民总户数为 25.14 万户,居住人口为 54.12 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 82.5。1992-2001 年 10 年间的建房总户数为 26740 户,其中 1996-2001 年间的年均建房户数为 2990 户。2001 年后,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农户建房必须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实施,全市年批准建房户骤减,由 2001 年的 2900 户,2024 年降至 1300户,2024 年降至 818 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村庄已 5-10 年没有批基建房了。统计数据表明,全市目前农村村民的建房率约3.25,大部分村民仍然居住在旧房(多数是土木、砖木结构)里,“”这种状况仍将长期存在。而 娶媳妇、建新房 是农民一生中的两件大事,农村村民建房是历代农民孜孜追求的心愿,估计今后每年约有 2 至 3 千户村民需要建房,更多的村民需要改善居住条件,建房矛盾十分突出。总体看,我市农民建房呈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零星分散、杂乱无序。 兰溪市原有 22 个乡镇、3 个街道、646 个行政村、2000 多个自然村,农民原来建房基本上没有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选址多数选择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较为便利的村道两侧,绝大多数的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受土地和户籍等多种政策制约,无法离开本土,在居住地建造房屋时常见缝插针,呈现出星罗棋布、分散杂乱的状态。 二、是量大面广。 全市农村人口基数庞大,户数多,资料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85241.5 亩,占各类建设用地总量的 61.37,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别是城市、建制镇用地面积的 7.16 倍和 17 倍,因此量大面广是农村建房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是随意性强。 村民以前建房主要选择在自留地、承包地或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由于房屋工程量少,施工难度不大,建造周期较短,以及用地审批困难和村民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村民一旦筹措了足够资金,就择日而动,想盖就盖,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另外,村民在房前屋后随意建盖晒谷场、柴火房、猪舍、牛棚和厕所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既占用了大量土地,又影响了村容环境和居住环境的美观。 农民建房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方面原因,当前农民建房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问题。 2001 年,根据兰溪市政府的要求,各乡镇、村都着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目前,全市有 241 行政村已编制完成,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