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教学设计 课前:① 学生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②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结构课堂:① 分小组讨论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结构,仔细思考文章的文眼、线索及全文的感情脉络(第一课时) ② 重点分析课文四五六自然段,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第二课时) 课后:① 整理课堂笔记 ② 限时做《导学和同步训练》上的有关题目 ③ 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准确认读、解释文中重点字词:(如:1、煤屑路 2、蓊蓊郁郁 3、弥望 4、袅娜 5、倩影 6、脉脉的流水……)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 1927 年春夏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矛盾、彷徨的心情和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4.全文写景状物的主体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以上预习内容可酌情增减,何时检查也可灵活) (二)导语设计: 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 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 (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用心 爱心 专心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三)教学目标展示:(多媒体课件)(四)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江苏东海人,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又自称扬州人。原名自华,号秋实。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五)课文背景: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