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学案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 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 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学生思考 P4 两个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学生思考 1: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学生思考 2: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 P4 三个思考题。学生思考 3: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学生思考 4:人们固定地用金银而不是用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3)、货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学生阅读课本第 5-7 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2)、价值尺度问题:货币为什么能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3)、流通手段。思考 1: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物物交换有什么不同?思考 2: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思考 3: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学生看教材第 6 页 5—6 自然段内容,思考 4: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思考 5: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3、纸币(1)纸币的产生学生阅读教材 P7-8 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问题: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2)纸币的发行规律(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学生阅读教材 P8-9 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课堂总结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是:(学生自己构建)实例探究[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了商品就有了货币 B. 先有商品后有货币C. 先有货币后有商品 D. 商品货币同时存在,同时产生[例 2] 货币的本质是( )A.一种商品 B.纸币 C.一般等价物 D.流通手段[例 3] 某商店一件上衣标价 150 元,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例 4] 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地有( )A.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B. 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C. 制造假币是违法的,持有、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D. 纸币在流通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课余作业人们用 1000 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