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纲要求]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一、荒漠化的含义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温馨提示]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 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所以荒漠化的成因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二、荒漠化的危害(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1(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4)使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三、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2.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防护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温馨提示] 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防治示意图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生产状况下产生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1.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1)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3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