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2012 高三地理学案最后冲刺之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一、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方向综合开发长江中下游,建立沿江产业密集带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综合农业生产基地。加强区内东西南北的横向联合,走积极参与国内外劳动分工之路,更好地发挥对内对外辐射的枢纽作用,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2.区域发展布局(1)沿海开发轴线。以上海为轴心,以江浙为两翼。江苏,以沿江地带为开发重点,呼应浦东,争取在 21 世纪初形成一个产业带、两个经济核心区、三条经济轴线、五个经济中心的生产力布局格局,即沿江产业带,苏、锡、常经济核心区和宁、镇、扬经济核心区,东陇海、通榆河、苏北京杭运河轴线,徐州、南通、连云港、淮阴和盐城五个中心。浙江,其经济核心区是杭嘉湖平原,也是全省今后发展的重点。(2)中游沿江开发轴线。湖北是长江中游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重点建设三个地带,即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沿岸地带;鄂西长江沿岸地带;以襄樊为中心的十堰至随州铁路沿线地带。湖南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优先发展湘江沿江产业密集带。安徽经济布局,以沿江、合肥及皖北为重点。江西重点是赣江沿岸和浙赣沿线两大产业带。二、生态环境建设(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洪涝灾害严重。1991 年江淮洪涝,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1998 年长江洪水,湘、鄂、赣受害面积约 100×104hm2,经济损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减弱,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2)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 130×108t,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 31%,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 100 亿元以上。长江中游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和挥发性酚,主要超标项目是大肠菌群。长江下游各江段水质已超过Ⅲ类标准,且以有机污染为主。淮河、太湖、巢湖均因水质污染严重,被列为全国治理重点限期对象。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3)水土流失。本区属于南方山地丘陵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范围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赣南、鄂东、湘西北等地区,江西的兴国、湖北的蕲春和湖南的安化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县。(4)生物生境恶化,物种濒危。由于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等原因,严重影响生物的繁衍。(二)生态环境建设 (1)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 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