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本课测试(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底蕴(yùn) 胆略(lüè)负笈(jí) 光明磊落(lěi)B.纨袴(wán) 造诣(yì)散射(sàn) 艰难竭蹶(jué)C.契机(qì) 不啻(chì)精髓(suǐ) 一语中的(dí)D.隽永(juàn) 跻身(jī)迸射(bèn) 真知灼见(zhuó)答案 A解析 B 项“散”读 sǎn。C 项“的”读 dì。D 项“迸”读 bè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合璧 涵养 颁奖 名列前矛B.繁琐 秘诀 夯实 举一反三C.麾下 辩论 栋粱 因材施教D.窘相 安祥 贪婪 按步就班答案 B解析 A 项矛—茅。C 项粱—梁。D 项祥—详,步—部。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他的朋友开玩笑说,这恐怕是________物理学的幸运。但转过来说,这个抉择又________不是理论物理学的大幸?(2)今天,站在这里告诉你们这些事实,我沉重地体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在________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的共同产物。(3)通过泰勒的指导和________,杨振宁学到了更多的群论知识及它们在物理学上的应用。A.试验 何曾 不只 治学B.试验 何尝 不止 自学C.实验 何曾 不只 治学D.实验 何尝 不止 自学1答案 D解析 “实验”指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际验证。“试验”指对某事物的结果、性能进行试探观察。根据语境当选“实验”。“何尝”“何曾”都是副词,两者都用于反问句中,表反问语气。“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发生,“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根据语境,应选“何尝”。“不止”,①指继续不停,②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有“不但”之意,常和“还”搭配使用。根据语境,应选“不止”。“治学”指研究学问。“自学”指不在校从师受业,主要靠自己独立学习。根据语境,应选“自学”。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艾尔逊实验室的两年里,他的动手能力捉襟见肘,暴露了他这方面的不足,被同学们传为笑谈。B.那木匠便故意装成莫衷一是的神气,仍然坐在高凳上玩他的车盘,正眼也不看我地说:“不成,不成,要打得赌点输赢!”C.至于一代宗师费米,杨振宁通过耳濡目染,也深受其影响。D.有干鱼同酸菜,用钵头装满放在门前柜台上,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好吃!”每次我总仔细看看,真所谓“过屠门而大嚼”,也过了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