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设计管理横向沟通与配合引言随着全生命周期住宅模式的推广,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买方市场对房屋质量及细节的要求,分工细化的设计管理应运而生。其中,建筑给排水的设计管理贯穿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涉及与多专业、多线条的沟通与配合,其管理精度及沟通配合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本控制及落地效果。1 与建筑、结构的沟通与配合建筑专业是一个项目的灵魂,承载着美学和功能的双重需求。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往往因忽视与建筑专业的沟通配合,造成对建筑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因此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家法律规范、使用要求及观感等因素,与建筑专业进行充分的沟通与配合。例如:水泵房的设置,应与建筑沟通并充分论证其对车库的影响、对车位的占用、对上部建筑的噪声及振动影响等,选择合理的位置进行设置;屋面雨落管的设置,为避开在建筑主外立面上设置管线,应在方案阶段及早介入,与建筑专业沟通屋面找坡方向,立面线条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凹槽,保证建筑立面的完整及美观;消火栓箱的设置,当必须设置在疏散通道或电梯前室时,应与建筑配合,保证设置的位置不影响疏散宽度及前室面积;屋面太阳能系统的设置,应与建筑配合,进行一体化设计,保证功能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屋面的美观及有用。给排水专业与结构专业的沟通与配合主要体现在设备荷载预留、集水坑的设置、管线的预埋及开洞等方面。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将大型设备的位置及荷载提前提资给结构,保证结构设计时不因前期遗漏造成将来不必要的加固;集水坑设置时,应与结构沟通,了解结构基础形式,提前避让承台,合理设计集水坑的尺寸,假如集水坑设计过深,将会导致建筑基础埋深增加,导致施工成本上升[1];给排水管线有大量的预埋及开洞,应提前了解结构梁的布置,沟通开洞或预埋套管的位置,了解结构嵌固要求,尤其单体建筑与地下室顶板衔接处的标高处理,此位置的套管预埋等,避开因前期沟通配合不充分,造成后期在梁板上再次开洞,不仅存在渗漏风险,还可能带来结构安全隐患。2 与电气、暖通的沟通与配合建筑给排水与电气、暖通等共同组成了建筑机电系统,机电各专业间常常因相互提资不到位,各自的设备用房布置、井道布置、管线敷设等问题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因此,机电间各专业的横向沟通与配合也十分重要。给排水系统中有大量的动力设备,前期需提资到位,若有变动也应及时告知电气专业;消防水系统中大量信号阀,也需弱电专业进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