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日,建筑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工程质量稳中有升,施工安全得到有效控制。但建筑市场仍不法律规范,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隐患和问题,值得深讨。 一、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质量、安全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验收、自我保证、自我管理出现大幅度滑坡。 近 20 年来,在政府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社会监理单位不断进展、壮大的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队伍却在不断萎缩、大量流失,反差很大。 上海质监系统从 1984 年成立时仅 4 人,至今进展到 1000多人。监理单位从 1987 年仅 10 家,进展到今日近 300 家。而某大型建筑施工集团 1984 年时,集团质量处有 22 人,下属公司质量科平均每家 20 多人,施工队伍质量员平均每家 10 多人;目前该集团质量处负责质量管理工作人员仅 1 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科少的 1-2 人,多的 3-5 人。工程队建制已撤销,现场项目部质量员仅 1人。某建筑施工企业 10 年前工作量 1 亿元,质量员 10 人,现在工作量 20 亿元,质量科却只剩下 1 人。现场项目部:4000 平方米工程是一个质量员,4 万平方米工程还是一个质量员。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地位下降,从原来的独立机构,演变成现在依附于工程部的一个岗位。在市场经济进展的今日,企业领导最注重的是经营部门,质量、安全部门口头重要,其实不要。原来独立的质量科、安全科现在都精减为工程部内的一个岗位。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养下降。原来建筑企业质量、安全科长都是质量、安全方面的权威,连企业经理也怕他;现在是一些专业技术能力差,企业内部无法安排人员被安排到质量、安全管理部门,不能胜任质量、安全工作。 建筑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存在明显缺陷。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检查管理人员工资、奖金由项目经理发放,不可能违反项目经理意志,难以实现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 建筑企业过份依赖监督机构和监理单位,有时企业内部质量、安全检查人员甚至站在监督、监理单位对立面。 为阻止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弱化,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或在建筑企业资质标准中明确各类资质等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设置与人员要求。 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