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与技术进展 我国非煤矿山采选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国 GDP 总值的 1%,是国民经济高速进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我国非煤矿山生产深受重大事故灾害的困扰,矿山各类事故每年死亡约 3000 人,是矿山生产安全事故高发的国家,矿石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南非等矿业发达国家的 30 倍以上。根据大致统计,工亡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为 GDP 的 1% ~2. 5%,照此计算,我国非煤矿山每年的事故损失为 11 ~ 26 亿元。矿业进展中安全生产保障条件差、工程地质灾害隐患多、重特大恶性事故不断的严峻形势,严重制约着我国矿业向深部和高强度、大规模开发方向进展。 1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主要危险源 目前,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面临的重大威胁主要有。 (1)深部开采高应力、高地温、高井深的安全保障问题。随着地壳浅部资源的逐步枯竭,矿业开发正向地壳深处进展,开采深度、强度的增大,将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一系列难题:岩爆威胁随开采深度增加加大;深部开采诱发突水的概率增大,突水事故趋于严重;地温增高,通风困难,深部开采环境恶劣。 (2)冒顶片帮和坍塌。冒顶片帮和坍塌由于其发生的偶然性和普遍性,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矿山安全生产问题。据统计,2001 年矿山冒顶片帮事故 1780 起,死亡 2208 人,分别占工矿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15. 6% 和 17. 6%;1987 ~ 1999 年间,非煤矿山的冒顶片帮和坍塌事故死亡人数占其死亡人数的 44%,其百万吨矿石死亡人数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3)地下水灾害。地下水灾害主要表现为突水淹井、海水入侵、破坏水资源、产生井下泥石流、引起地面塌陷等,给采矿安全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矿山生存。如顾家台铁矿,由于顶板突水,造成 29 人死亡,矿山至今不能恢复开采,又如南丹拉甲坡锡矿,由于老窿突水,造成 80 余人死亡。 (4)尾矿坝废石场倒塌、滑坡、泥石流。我国矿山历年废石的堆存量已达 127 亿 t,金属矿尾矿累计存量已达 50 余亿 t,许多废石、尾矿堆场因处置不当或受地形、气候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易于发生倒塌、滑坡、泥石流等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重大损失。据国家经贸委 2000 年的尾矿库安全检测及评价,我国有 1 / 3 的尾矿库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 1 / 3 的尾矿库属险库,大量的尾矿库带病运行,又得不到有效的治理,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如 2000 年 10 月 18 日,广西南丹县鸿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