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活着读后感1000字记得约莫是在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问过我们一个问题:你活着为了什么?当时同学的回答五花八门,为了父母,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报效国家,为了活着。是的,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我们不清晰为何自己会来到这个世界,具备了这样的灵魂和思索力量,但是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一个生命体,的确地存活于此。通过自己的所做所为与外界发生关系,留下印记,透过耕耘的时间去感知世界。余华的作品很少说教式的对白,他总是用口白平实的语言去描述那些低微的人,却带给你不平凡的思考和感受。他把自己的人生哲学都融入了他作品的角色中,透过他们的一颦一笑,渐渐地流淌出来。他对土地和文革困难时期,有着特别的情怀,诸如《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在细雨中呼喊》无一例外有相关的故事背景和描写。王小波说过:别人的苦痛灾难才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而绝不是艺术家自己的。这也难怪有种比较调侃的说法,说每一个作家都是后娘,不把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熬煎得不成样子誓不罢休。虽然玩笑成分居多,但也体现出创借他们创作的人物去表达自己,文以载道人以载情。我看着《活着》的仆人翁福贵,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地主少爷,到败尽家财,最终白发人送黑发人,与一头老牛做伴度过残年。看到最终我并没有太大的心理波动,当一个再一般的人的一生犹如一帧帧的幻灯片在你面前放映时,你会发觉,那些大喜大悲,其实最终回过头去看,只是为你生命做上了一个注脚而已,所谓乐天知命虚室生白,讲的也就是一个心安理得。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特的,绝不雷同的,那些细小的枝节,却是你有同于他人最大的亮点所在。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受如此清晰,又能如此精彩地叙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精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势,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年轻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难以遇上,或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经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9xwang.com)他们对自己的经受缺乏热忱,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在这里,我经常听到后辈们这样骂他们:"一大把年纪全活到狗身上去了。"福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喜爱回想过去,喜爱叙述自己,好像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他的叙述像鸟爪抓住树枝那样紧紧抓住我。”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或许是余华采纳的记叙方式,使得福贵这样一个农夫的经受如此身历其境地呈现在我面前,但更重要的,是福贵他本身知道如何精彩地叙述自己。人们常说要趁年轻,多去经受一些事情。其实比起经受更为重要的,是叙述,是思考。你从你经受过的事情当中吸取养分,你客观地去分析去评价,得出你的专属结论,构成你自己的人生哲学。干瘪的叙述可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在我自己年老或者有足够多的经受时,可以绘声绘色地叙述我自己的经受我自己的见解,学会叙述,本身就是在学会做人,这就是活着。当你在叙述自己的经受时,你从记忆中又获得了一次重生,苦痛让你隐忍坚韧欢乐让你自信豪迈,你从过去的时间中看到了最好的自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小有所成大富大贵,你的一生不肯定会有这些东西。但人生确定是有其规律性的,像正弦函数那样有高潮也有低谷,盛极必衰否极泰来。英勇地去面对你的经受,同时当自己在叙述这些的时第5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候,稍加修饰面带微笑,那样你就是一个生活的智者,对你过往的事通透清明,那么孔子所说的知天命的境界,也就不远了。一旦一个人不停地叙说着传奇的事,那么,他本身也就变成了传奇的一部分。活着,没那么多深雠大恨。这是余华的《活着》,这也是我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