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志鸿优化设计】2015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

【志鸿优化设计】2015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1/6
【志鸿优化设计】2015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2/6
【志鸿优化设计】2015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3/6
第三单元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习目标1.了解弗罗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2.正确认识父爱与母爱,对“爱”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艺术。在这篇文章中 ,他从 的角度阐述了 与 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 全文 10 个小节,阐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其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并在最后指出, ,唯其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归根结蒂( ) 罪孽( ) 渊源( ) 履行( )秩序( )休戚相关( ) 一刹那( ) 咄咄逼人( )2.解释下列词语(1)节外生枝:(2)归根结蒂:(3)咄咄逼人:3.名句积累成 熟 的 爱 的 原 则 是 :“ 。 ” 不 成 熟 的 、 幼 稚 的 爱 是 :“ ”,而成熟的爱是:“ 。”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 。” 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合作探究分析母爱与父爱的特点及其本质区别。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诞生(dàn) 刹那(shà) 撕碎(sī) 缺陷(xiàn)B.凝聚(níng)依赖(lài) 典型(xíng)履行(lǚ)C.求援(yuán) 专横(hèng)辜负(gū) 罪蘖(niè)1D.仁慈(cí)嬴得(yíng)渊源(yuān)秩序(zhì)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志鸿优化设计】2015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