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和性质,会求两个数的等差中项;(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2.过程与方法(1)经历等差数列的简单产生过程和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2)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归纳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难点:等差数列的证明与等差数列的设法.对于等差数列概念这个重点内容的教学,“授人以渔”的研究方法比纯粹传授知识更重要.建构等差数列的概念首先要经历大量的实例观察,分析数列的项与项之间可能的关系,然后概括发现等差数列的“共性”,进而探究揭示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证明方法.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自己经历观察、归纳、猜想等过程,逐步认识到数列的项与项之间的“等差”关系,而不能简单让学生填空计算“相邻两项的差”.(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 1.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首先引导学生研究三个现实问题(第123 届到第 28 届奥运会举行年份问题、通话计费问题、储蓄问题).这三个数列模型,其实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让他们自己观察、归纳、猜想,进而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2.在学习完等差数列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发现等差中项的有关结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3.为了强化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设置“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证明”及“等差数列中项的设法”三个方面的例题.通过这些例题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本节知识.●教学流程⇒⇒⇒⇒⇒⇒⇒(对应学生用书第 20 页)课标解读1.理解等差数列及等差中项的概念.(重点)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