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类环境(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课标解读1.让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2.通过教材示意图,使学生理解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3.让学生运用人类自身事例,解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4.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用地球是太空中一颗生机勃勃的星球,人类生活在其中……等有关的图文材料导入新课。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 P2-9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步骤 1,导入新课。→步骤 2,教师检查预习效果→步骤 3,师生互动由探究主线的设问完成探究 1。→步骤4,教师通过[例 1]讲解“要点”,并总结方法规律。↓ 步骤 8,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步骤 7,教师利用[图表解读]来讲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完成“图表应用”←步骤 6,教师讲解“要点”,并利用[例 2]来检查效果 ←步骤 5,师生一起完成“探究 2”之[探究主线]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2.理解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3.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重点)环境及其分类1.定义: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12.分类概念内容自然环境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社会环境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可分为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3.认识误区:人们将人类环境等同于自然环境,不利于正确、全面地认识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完全不受人类的影响,这种说法对吗?【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当今的地球表面,纯自然环境几乎不存在了,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其中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持着天然生态特点,并且物质的交换、迁移、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物种的演化基本按自然规律进行的环境仍可称为自然环境。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1.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2)二者之间的关系2.环境与生态系统(1)环境的作用: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2)生物的反作用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时代人类活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原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