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5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标解读1.通过教材图示的解读让学生弄清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2.通过案例讲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只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后成为大城市,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导入新课: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 P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 1、什么是环境”并完成[思考交流];②看教材 P2~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 2、人类与环境”。建议方式:同学间进行讨论交流。步骤 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1”。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3 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 3:教师通过[例]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 P2图 1.1 的解读,讲解“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总结方法规律。↓步骤 7: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 6:教师通过[例 2],讲解研析知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总结方法规律。步骤 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2”。互动方式可利用1[问题导思]1、2 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 4: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2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理解环境的概念和分类。2.结合案例,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及人地关系发展总趋势,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重点)什么是环境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按照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类型概念实例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人工环境人类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天然环境是否完全不受人类影响?【提示】 在当今的地球环境中,保持原始特点的纯天然环境几乎是不存在了。所谓的天然环境只是受人类的影响较轻微,仍然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物种的演化等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