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5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课标解读1.通过一些自然灾害类型的列举,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然灾害。2.能辨别某一灾害是否属于自然灾害。3.结合一些自然灾害的例子,让学生知道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4.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 用近期出现的自然灾害事件,如“2012 年 8 月 4 日,当年第 10 号强热带风暴“达维”给山东省造成的灾害持续加重,已导致境内 6 人死亡,2 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71 亿元人民币。”导入新课。●教学流程设计⇒⇒⇒⇓⇐⇐⇐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1.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重点) 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重难点)自然灾害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2.形成条件—3.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1.2011 年 12 月 4 日晚 23 时,印尼东部北马鲁古省加马拉马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火山灰。机场暂时关闭,省首府局部被覆盖,致使电力中断,受影响的学校将停课 7 天,此次火山喷发是否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提示】 属于自然灾害。因为此次火山喷发是由自然异变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自然灾害的影响1.灾情的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2.灾害表现(1)人员伤亡① 伤害类型② 群体差异: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是承灾人群中脆弱的群体,而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2)财产损失① 直接经济损失: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②(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① 特点:滞后性和隐蔽性。② 差异(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2① 相关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防抗灾能力。② 具体表现: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害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反之危害程度就低。2.据民政部网站消息,经核定,2012 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