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命题(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 p,则 q”的形式.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 命题的概念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可以通过回顾初中知识引入,讲清命题概念中的两个问题,判断是否为陈述句,能否判断真假;重点放在命题的形式和判断命题真假的教学中,基于教材内容简单且以前曾经接触过,可以采用提问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进而突破重难点.●教学流程⇒⇒⇒⇒⇒⇒⇒(对应学生用书第 1 页)课标解读1.了解命题的概念及构成.(重点)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难点、易错点)命题的概念【问题导思】1观察下列实例:① 一条直线 l,不是与平面 α 平行就是相交;②4 是集合{1,2,3,4}的元素;③ 若 x∈R,方程 x2-x+2=0 无实根;④ 作△ABC∽△A′B′C′上述语句中,哪些能判断真假?【提示】 ①、②、③、④是祈使句不能判断真假.1.定义在数学中,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2.分类①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②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命题的形式【问题导思】 1.“同位角相等”是命题吗?如果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提示】 是命题,为假命题.2.你能把“同位角相等”写成“若……,则……”的形式吗?【提示】 若两个角为同位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命题的形式:“若 p,则 q”,其中命题的条件是 p,结论是 q.(对应学生用书第 1 页)命题的判断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并说明理由.(1)x-2>0;(2)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3)若 a 与 b 是无理数,则 ab 是无理数;(4)这盆花长得太好了!(5)若 x<2,则 x<3.【思路探究】 (1)这些语句是陈述句吗?(2)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自主解答】 (1)不是命题,因为变量 x 的值没有给定,不能判断真假.(2)不是命题,疑问句不是命题.(3)是命题,因为此语句是陈述句且是假的.(反例 a=b=)(4)不是命题,感叹句不是命题.(5)是命题,因为此语句是陈述句且是真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