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律保护下的婚姻(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概述确定婚姻关系的法律程序。●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学生理解合法婚姻的法定条件、结婚登记的作用以及结婚登记的步骤;提高运用法律与破坏家庭婚姻和睦的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初步培养晚婚晚育的态度。●落实策略课前:自主学习,调查搜集。学生阅读教材,可以通过报刊、书籍、网络查找和走访婚姻登记处、街道(社区)办事处等方式,了解某一地区婚姻登记的相关情况、对婚姻法的认识程度以及合法性婚姻的比例,提出问题。课上:情景导入——师生探究——教师总结提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情景导入阅读教材第 72 页的三个情境材料。思考:什么是法律保护下的婚姻?如果你是法官,对上述案例会如何判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二框内容。方式二:复习导入回忆第一框的内容。本专题分析了家庭与婚姻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框解决了家庭问题,我们今天开始学习有关婚姻的问题。●教学地位分析本框是专题五第二框内容。幸福的家庭离不开美满的婚姻,所以本框内容与第一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和程序。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将逐渐离开自己的父母,建立自己的家庭。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与婚姻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于维护幸福的婚姻至关重要。本框旨在使学生了解我国婚姻法对婚姻的保护,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①看教材 72~73 页“结婚也要有条件”,完成知识 1 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2.①看教材 73~74 页“结婚登记不可缺”,完成知识 2 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步骤 1:导入新课,简要说明本课时教学地位。⇒步骤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注①⇒步骤 3:师生互动1完成探究“正确认识‘受法律保护的婚姻’”,互动方式可以利用探究问题由浅入深地实施。注②⇒步骤 4:教师通过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7: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步骤 6:处理“课外生活感悟”,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