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列举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都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学生明确社会公德的基本涵义、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说明社会公德的作用,公民为什么需要道德;理解我们需要的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了解养成良好社会公德的途径和方法。●落实策略学习本框题的基本内容,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重视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活 动 , 主 动 参 与 , 积 极 思 考 , 做 出 正 确 的 价 值 判 断 和 行 为 选 择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话题导入社会公共生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几乎每个人每天都生活中在其中。每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都希望有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希望有个宁静的氛围。可以说没有公共生活就没有社会,与公共生活相适应的就是社会公德。思考:什么是社会公德?它调整哪些社会关系,涉及哪些问题?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为什么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如何遵守和树立社会公德?方式二:情景导入2013 年 1 月 19 日,杭州市,腊八节,免费派发腊八粥点,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市民排队取粥。取完了粥,许多人选择马上就喝,喝完之后,一次性的碗筷随地丢弃,现场一片狼藉。现场规定,每人限领 2 碗,几乎所有人都不会浪费领取的数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将 2 碗喝完。腊八粥不方便随身携带回家,所以,没喝完的也被随地丢弃和浪费了。临近中午,一群清洁工弯着腰来清理丢在地上的碗筷,直叹气:“真没想到一件好事会变成这样子。”观察思考:公民遵守社会公德有哪些重要意义?从腊八节抢粥的行为中,你能得出哪些道德启示?●教学地位分析不同的生活领域,有不同的道德规范,本框题讲述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每个人在日常行为之中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本框下设三目,逻辑关系是按照什么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如何遵守社会公德的层次展开的。2011 年山东高考在本专题考查了社会公德所调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个人的社会公德修养。2012 年,山东卷第(1)问考查了社会公德的属性。1●教学流程设计⇒⇒⇒⇓⇐⇐⇐注①: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 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