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何大草小说《我的左脸》读后感何大草是一个拥有内在愁闷气质的小说家,在成都东郊狮子山麓某些傍晚的林荫道下,我间或会与他不期而遇。九象网13http://.9xwang.com那时,我们便会一同散一小会儿步,通常是从新松苑随便走到第七教学楼,再绕回桂苑。桂苑是四川师范高校的老师宿舍区,我与大草都住在那里。因此,每当看到大草作品的最终落款“某年某月写于桂苑”,我总会会心一笑。同样令我会心一笑的还有大草作品中的许多地名。比如《刀子和刀子》中的“东郊工业区”、“南桥”,又比如《我的左脸》中“凤凰山”、“驷马巷”。它们似是而非地与成都准确的地名遥相对应,却又并不等同。《我的左脸》明显是发生在成都的故事,何大草明显不避讳成都这座城市。一个作家,反复书写自己所居住的狭小区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一如哈代一生反复临摹的,始终是萨默塞特郡以东、巴斯以南的英国乡间。但是,在《我的左脸》里,成都只是个代词,与时下某些刻意强调城市特第2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色、突出地域风格的所谓“成都派小说”、“武汉派小说”、“海派小说”、“新京味小说”不同之处在于,何大草从来没有将成都特别化或者拔高。我信任他的头脑里也绝不会有诸如“越是地区化的便越是国际化的”这一类教条,因为那些教条总是太有用主义了,而《我的左脸》里,何大草仅仅在写着他曾经熟识的生活而已,动机的单纯导致作品的纯洁,一个高超的作家是不会过于实际的。然而,或许是出于作家天生的担心全感,《我的左脸》里的生活却又是被似是而非化了的。以至于同样居住于成都多年的我,看到那些熟识的地名,却总像在此岸遥望彼岸。而随着对《我的左脸》阅读的深化,我渐渐感到在写作之时,其实也是在此岸遥望彼岸的,或者说,何大草是在成都遥望成都。我得承认,通过《我的左脸》真假难辨的虚构,给予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平凡城市以更高的意义。对一些在成都或许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的描述,使我感到自己关于这座城市的回忆是如此真实。我想这就是小说的意义。第3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什么是更有重量的和不虚妄的?是我的真实回忆还是《我的左脸》这部小说?部分因为这部小说的消失,使这个问题混淆不清。但恰恰是这种混淆,才让我觉得对真实生活的记忆富有意义。只有在虚构的掺合下,我们的回忆才不再是技术性的。回忆本身成为一种叙述的冲动,在回忆中,我们离开短暂的肉身,离开尘世的悲伤,这便是在此岸遥望彼岸的价值所在。但是,《我的左脸》里的此岸与彼岸绝不仅仅关乎成都。它更多的是站在成年的此岸对少年阶段的彼岸的遥望。在何大草笔下,持之以恒地虚构了一个世界,那就是“泡桐树中学”。何大草一再地将世界灰色的一面剥皮剔骨,搭建出一座令人心悸的“泡桐树中学”。我留意到在他的上一部长篇小说《刀子和刀子》中,这个学校就消失了。到了《我的左脸》,它照旧是小说中主要角色们的主要栖身之地。然而这不是海德格尔所言“诗意的栖居”,这座“泡桐树中学”里布满肮脏、丑陋、残暴、争斗、挣扎,一如我们的世界。也可以说,“泡桐树中学”便是现实世界的缩影,或者一个镜像。第4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好玩之处在于,津津有味地一再书写这中同学世界的作家何大草,却已人到中年。这就使他对“泡桐树中学”的书写,必定地站在成年的此岸。唯其如此,距离产生冷静,他对少年彼岸的遥望,带有一种罕见的平和与冷酷。这种罕见的品质是诸如韩寒、郭敬明等“少年作家”们因年龄和阅历所不行能具备的。它使《我的左脸》远远超脱了所谓“成长题材”等陈词滥调,直抵一个少年人成长史中最隐藏的心灵禁地。因此又可以说,《我的左脸》是在成长的此岸,遥望心灵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