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分析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机械工程等理工科专业重要课程。首先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素养。1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纯机械结构产品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集成机械和电气技术的产品设备。结合实际情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业选修课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和电气控制自动化两大模块,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是电气控制自动化模块重要课程[1]。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及接口技术,具有一定的最小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能力。目前课程选择MCS-51 单片微型机为主要对象,授课内容涉及单片机硬件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以及接口技术。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相比,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控制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在达到专业人才培育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使学生快速准确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2 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3],虽然进行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但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目前主要有下面几个问题。内容多,课时少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前期相关知识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对课程中的知识点难以掌握和消化[4]。同时,该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学时不多且包含课内实验时间。大三下学期正处于学生找工作以及备战考研等关键时期,进一步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投入严重不足,很难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精简,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系统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手段单一该课程存在名词概念较多、知识关联性强、内容较抽象等特点[5-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够,就会导致后续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而目前采纳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参加度不高。因此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介绍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实验项目不完善实验课程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7],目前没有单独的实验课程,而是采纳课内实验的方式。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场地有限,因此安排的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中只需要根据实验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