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混凝土蜂窝 1.1 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这样造成混凝土不密实、强度低,无抗渗性,易产生冻害。 1.2 原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石子多。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1.3 预防措施:要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材料计量准确;混凝土要拌合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时间;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要少于 2m,超过上述高度时,要实行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振捣间距要适当,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 30cm.混凝土的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洁净,然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修补;假如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洁净湿透,再用高一等级的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2、混凝土麻面 2.1 现象: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钢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混凝土被粘损,形成麻面。 2.2 原因: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或分层过厚,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麻面;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麻面。 2.3 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仔细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洁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严密;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 1~2 分钟;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 2 米时,实行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混凝土入模后,混凝土浇注要分层、均匀,振捣要密实,不漏振不过振,配合人工插边。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 20~30 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推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可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 1:2 水泥砂浆加工厂 107 胶抹平。假如是大麻面则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