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范文:我与宪法我强忍着高兴的眼泪, 朗诵着这中国人民的“大宪章”, 它比黄金铸的字更宝贵, 人人把它铭刻在心上。 ——臧克家 以上是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之时,臧克家老先生对自己激动心情的表达。 我是一名工作刚满一年的新手老师,初读这首赞歌时,并不能理解其中深沉的情感。当看到法治征文通知的时候我也感到一阵迷茫,感觉宪法有点抽象,觉得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似乎与我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什么关系。而当我沉下心来去学习宪法、去了解宪法,直到学会用法律视角观察生活、审视问题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宪法一直与我们的生活如此贴近,宪法就在我们身边。 2025 年入职之前,学校对全体老师进行了培训,其中有一项是观看视频并进行沟通。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段一个小男孩因为作业没有做完,被老师在讲台上倒着提了起来,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校长让我们讨论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起初,老师们意见不一,之后屏幕上呈现出这么一段话:《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老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卑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这一案例让老师们开始重新思考管理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原来宪法时刻在捍卫着每个人的权益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家庭离异率增高,这其中受损害最严重的当数孩子。据了解,我校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情况,其中有一名二年级的小女孩引起了大部分老师的注意。无论哪位老师上课,她都会提出特别吸引老师注意力的问题,问题背后隐藏的就是一个小女孩缺少关怀和爱护,从而渴望得到老师们的关怀和关注。每次放学,她都会和某一位同学商量“我能和你一起出学校吗?”同学们都很爽快地答应。她这么做是因为并没有家长去接她放学,每次都是其他孩子家长把她捎回家,她觉得很孤单。起初,没有老师和同学们注意到这种情况,直到学校第一次开游泳课,需要去距离学校比较远的游泳馆上课,家长直接去游泳馆接孩子放学,但是那天教练和陪同老师等了很久,她的家长都没有去接,老师只好拨通了这个小女孩爸爸的电话,女孩爸爸说“让她自己走回来吧”,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师和教练都吃了一惊。因为对于一个 7 岁的孩子来说,那确实不是安全的做法,距离太远,不确定一路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最后学校老师把小姑娘送回了家。经了解,这个小姑娘爸爸妈妈离婚了,她跟着妈妈一起生活,然而,妈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