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 1 一、关于学习内容 这篇文章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教学本课可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本课的设计还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使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情感。 二、关于学习者 根据现代心理学理论讨论证明,大脑的进展是通过更多的信息刺激来完成的,而信息的来源主要途径是阅读,所以就积极创设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情境,将学生带入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重现诗歌所表达的情景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由爱学、乐学到想学。 三、关于学习方法 教学本课可在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能更好地进入诗歌情景。 1.资料收集法 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培育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课上进行沟通。 2.启发谈话法 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提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使学生乐于朗读。 3.多媒体演示法 制作了背景图片,配以适当的音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等。 教学目标分析 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理解本课出现的生词。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育鲜亮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定灭亡的道理。 搜集一些关于鲁迅的材料,进一步了解鲁迅这个人。 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定灭亡的道理。 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读阅读提示,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有的人 二、听朗读录音,并结合课本,理解全诗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提示:其实,这是以分层的方法来理解诗意,要让学生懂得,诗也是可以分段的。由于时代背景的缘故,学生对于每节诗的内容理解可能不太准确,所以不能苛求老师可作适当的背景补充,或者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来理解,效果会更好一些。 教学参考: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