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守 敬陈 美 东郭守敬 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太宗三年(1231 年)生;延■三年(1316 年)卒。天文学、水利工程学。郭守敬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从小跟随祖父郭荣长大,得到良好的教育。郭荣不但通晓《五经》,而且精通数学和水利之学,这对郭守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约 1246 年,郭守敬得到一幅拓印的北宋燕肃的莲花漏图,依图他能将这一计时仪器的原理讲得十分清楚。他还曾依据古图用竹篾扎制成浑仪,并积土为台,用扎制的浑仪进行恒星观测。这些都显露出年轻的郭守敬对天文观测的浓厚兴趣,和在仪器制作方面的才华。约 1247 年,郭荣把郭守敬送到他的老朋友刘秉忠处学习深造。刘秉忠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深通天文、数学、地理等学问,这时正在磁州西紫金山(今河北武安),与另两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张文谦、张易一起读书并研讨学术,参与其间的还有一位少年朋友,名叫王恂,他比郭守敬小四五岁,也是才华出众。郭守敬与这些良师益友朝夕相处,经过数年的共同学习和钻研,学问大有长进,尤其是在天算历法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人后来先后出仕元廷,张文谦、张易,特别是王恂又都是参与制定授时历的重要人物,他们此时的聚会,很可能已经对历法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约 1250 年,郭守敬返回家乡。1251 年,受张文谦等人的邀请,他在邢台参与了一项河道疏浚的规划工作,妥善地设计了其中的关键工程,已在水利工程上崭露头角。此后数年中,他一直在家潜心学习与研究,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1260 年,应张文谦的邀请,郭守敬到大名(今河北大名一带)任职,协助处理有关政务。其间,他考察了该地区的水利状况以及地形水势,多有心得。他还曾仿制成燕肃的莲花漏,以供城市计时之用。1262 年,张文谦正式将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晋见时,郭守敬依据多年对水利的考察与思考,向忽必烈提出了兴修 6 项水利工程的建议,受到了忽必烈的重视和赞赏,被授予提举诸路河渠的职务。自此到 1276 年的10 余年中,郭守敬一直在水利部门任职,先后升任副河渠使(1263)、都水少监(1265)、都水监(1271)、工部郎中(1276)等职,分管以至全面负责全国河渠、水利的治理工作。其间,他先后完成了修复西夏古渠、兴修北京地区若干水利设施、黄河下游诸水系的整治等重要工程。1276 年,忽必烈诏令编制新历法,为此设立了专门机构太史局,并任命王恂和郭守敬二人为主要负责人,先后参与改历工作的还有张文谦、张易、许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