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三 审题立意蔡 伟蔡伟 1991 年高中毕业后,由于严重偏科,没能考上大学,于是进了胶管厂当工人。之后两年,尽管家庭困难,但是凭着对语文的极大兴趣,他在锦州图书馆抄写了《尔雅》和《方言》并对其进行研究。后来蔡伟下岗了,在一家商场门口摆小摊,业余时间全部用来看书。1997 年 1 月,复旦大学博导裘锡圭先生在《文物》上发表文章《神乌赋初探》,文中提及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伟写信告知“佐子”应读为“嗟子”,亦即“嗟嗞”,是叹词。后来裘锡圭先生在《“佐子”应读为“嗟子”》一文中称蔡伟“其言甚为有理”。从此,裘先生开始格外关注蔡伟。之后,蔡伟在国学网上陆续发了一些文章。裘先生说,蔡伟的一些想法很有见地。蔡伟的妻子生病后,为了增加收入,蔡伟蹬起了三轮,看书时间无法保证。但他凭借自己在古代文献研究方面的兴趣和天赋,再经过 20 多年的不懈努力,孜孜以学,终于 2009 年经三名教授联名推荐,敲开了复旦大学博士生的大门。会思考的科技◇北京一考生当时间运行出现差错,发明家爱迪生来到了 21 世纪,他可以将自己的数千件发明通过微博一一晒出;他可以给他敬重的 X 射线的发现者伦琴发短信庆贺;他还可以远程与助手交流,奔波于各地演讲与发明创造两不误……新科技为爱迪生带来了许多便利。他惊诧于这台机器的精巧构造与全能用途,为新科技带来的不同生活与工作方式而感慨万千。是谁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成果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科技是一道曙光,撕裂了长期以来人们在懵懂闭塞时的黑暗;它又如润滑油一般,让所有的齿轮开始畅通无阻地运行,世界也因此搭上了通往先进文明的列车。乔布斯却另有想法,他在电子产品的领域内纵横无阻,可他在另一端却是孤独的,苏格拉底能帮他做什么呢?苏格拉底说,让我那丰满的哲学思想,来润滑你的大脑,乔布斯为世界带来了手机,带来了新思想和新的交流与思考方式。我们总能在孤寂伤感时从一大堆名单中找到适合的倾诉对象;我们总能在想发表观点的下一刻,就让它出现在电子屏幕上;我们也能与名人近距离接触,关注他们每天的最新动向……多么巧妙的工具!乔布斯为什么还愿意用它去换取一个充满哲理的下午呢?1生活需要科技,生活适应科技。生活在科技的引导下,总会把惊喜的一面呈现给世人。与其说我们喜爱科技,不如说是惊羡于科技背后的生活,它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体验,迷倒了爱迪生,也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