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妇人的凄苦之情。把握诗人的矛盾心情。 三、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与鉴赏相结合。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大家刚学习了《春望》,今日我们共同来背诵这首诗,好吗?(检查背诵) 师:我们知道《春望》这首诗抒发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国破”的担忧和伤感,安史之乱共 8 年,其中第四、五是战争最为激烈,人民生活最为艰难时刻,这时杜甫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怀着一颗忧民之心制造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组诗,今日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师板书《石壕吏》) (二)师生共同解题。 师:请大家大声读出标题。(生齐读) 师: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师: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师:同学怎样知道石壕是地名的?(生课文注释 1 有介绍。) 师:同学阅读非常认真,认后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注释,其实注释 1 还有别的作用啊! 师:那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怎么说?(生齐答) (三)整体感知: 师:很显然,杜甫是在写关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大声诵读第一段,并从中找出答案来?(生齐声朗读) 师:发现答案了吗?(生:有吏夜捉人) 师:板书吏夜捉。 师:吏为何要捉人啊!(生:要“急应河阳役”。) 师:不错,河阳发生战役了,可是有战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啊?(生:因为当时战事紧张,回找抽丁补充兵力。) 师:你怎样知道这个背景!(生:课文注释 1 有介绍) 师:那就请聪慧的你,读给同学听一听吧! 师:的确如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因为读诗要“知人论世”,我们读诗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础把握主题! 师: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吗? 师:那官吏会善罢甘休吗? 师:哦,原来“吏呼一何怒”,那老妇人有何反应? 师:第三段是老妇人哭诉痛苦的内容,我先范读一回,然后同学自由朗读。 师:我们读后初步感受了老妇人的“苦”,那同学们可以从文中找一个字词或一个句子,来认真体味其中苦的味道。(生自由讨论,或同桌,或邻近座位讨论。) 师:巡视,与学生亲切沟通,点拔,启发、展示。讨论成果 师:大家讨论十分积极,哪位同学先来谈一谈,好吗? 可能会出现: 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非常凄苦,老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