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协议无效怎么办 所谓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文件,下面是我整理的仲裁协议无效怎么办,希望对您有帮助 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有那些? 根据《仲裁法》第 17 条规定,结合其他有关司法解释,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可以归纳为: 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3.一方实行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4.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5.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者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对此又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6.无法实现的仲裁协议。 有的仲裁协议规定,争议发生后,提交中国仲裁机构依照美国仲裁协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这种协议是无效的。 7.选择的仲裁机构不存在的,仲裁协议无效。 8.仲裁终局性不确定的仲裁协议。 有的仲裁协议规定,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提交某仲裁机构仲裁,如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这种协议因违反了仲裁终局性原则而无效。 仲裁协议无效怎么办 一、仲裁协议无效的法定情形 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意行为,法律在给予其一定的约束力的同时,也往往明确规定达到具有这一约束力的强制性条件和法律规范。 当仲裁协议违反了该条件和法律规范时,该仲裁协议无效。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在下列情形下无效: 1、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我国仲裁法第 16 条规定了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即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方式订立。 因此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不受法律的保护。 2、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仲裁协议无效。 我国仲裁法第 2 条、第 3 条规定,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而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为了维护民商事关系的稳定性及保护未成年人和其他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要求签订 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否则,仲裁协议无效。 4、一方实行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该仲裁协议无效。 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的根本原则,它贯穿于仲裁程序的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