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与能力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 过程与方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内容; (2)认识变法各项措施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教学难点 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情境创设:“富国”、“强兵”和“育才”【讲授新课】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积弱局面(财政危机)2、军事上: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成外患局面(边境危机---外患)3、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政治危机----内忧)4、庆历新政-----揭开改革序幕。二、变法目的和性质:1、时间:1069 年。 2、人物:宋神宗、王安石。3、中心:富国(理财)。 4、目的: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富国强兵,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5、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改革。三、变法措施:(一)富国之法(理财之法)1、思想和策略:⑴ 对社会问题认识:① 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② 农民贫困是由于官僚富豪兼并大量土地,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 加在农民身上。⑵ 变法的指导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依靠农民积极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1)均输法:① 措施: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需要情况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1) ② 作用:物资需求和物资供应得到配合;不合理负担有所减轻;节省国家1开支和减轻纳税户的额外负担,增加财政收入。2)市易法:① 措施:政府设立“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市场缺货 时再卖。商贩向市易务缴纳抵押品,可成批赊购官府的货物到各地出售,半年一分利息。② 作用:限制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3)青苗法:① 措施:各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并加收 20℅利息。② 作用: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4)免役法:① 措施:废除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办法,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② 作用: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