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读后感 750 字父亲死于民国,母亲死于解放战争时期,儿子大跃进时期献血被抽干而死。女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生产大出血而离开世界,女婿没几年在施工场地死去,小外孙也在土地分到各家之后离开,很明显,大时代牵动着基层老百姓的命运。 中文序言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当你衣食无忧,渴望升官发财。 当你食不果腹,渴望全家温饱。 当你数经死亡,最渴望活着。 是时代降低了人的欲望,无奈了基层人民的生活,不想讨论那个时代,但是它就在那里,曾经真切地存在过。 福贵一生苦难,但绝不只此一个福贵,福贵的几次活着真好是真挚的,可是愈真挚,在我看来,愈发心酸。 韩文序言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 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因为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英文序言说一生苦难,依旧友好。 时代不可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只是心态和选择。活着的力量让灵魂与苦难握手言和。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每次为福贵悲痛欲绝,继续读下去,却又总能被福贵一次次治愈。 我们客观上不幸福,但我们可以选择欢乐。 我们可以短暂停住脚步,但我们永远感激生活。 日文序言说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在水里是不欢乐的?你眼中是死亡,是对福贵的悲悯。福贵眼中却是满足,父母爱自己,妻子很贤惠,孩子懂事,女婿也是极好的。只是死在了自己前面而已。 相比生与死,更应关注的是怎么死,是死的安然满足还是死不瞑目,显然,文中所有人的死去,都或恬静,或安然。并且最后福贵和他的老牛也将不外乎如此的死去。 文中最后说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这何尝不是人生不同阶段的人生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