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的戒律和原则 多数大人物都曾告诉过我,他们喜爱的是肯耐心听别人说话的人,而不是那些争着要发表自己高见的人。而学会听人说话这门艺术,却不能一蹴而就,真正懂得它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那么倾听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倾听的戒律和原则,欢迎借鉴参考。 一、倾听的十条戒律 在完善你听的能力的过程中,除掌握上述规则之外,还要注意防止与人交往时容易犯的错误,这就是下面要讲的"十戒"。 1、不要匆忙作结论。 通过观察证实,每个人都喜爱对谈话的话题作出推断和评价,表示赞许或不赞许。这些主观评价,往往迫使讲话者退居防备地位,因而成为交往的障碍。 2、别人没有提出要求时就不要出主意。 一般来说,只有那些从来不帮助别人的人,才会主观地出一些别人不需要的主意。但是,在人家真心实意向你请教的情况下,就要弄清对方到底要求你出什么样的主意。 3、对带有情绪的话不要过分敏感。 在听情绪激动的人讲话时,要小心谨慎,不要受他的情绪影响,而应集中精力体会他所说的话的含义。假如你自己也受对方的情绪的影响,就会阻碍你对必须真正了解的东西的理解。 4、不要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 任何时候也不应对讲话者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通过这种声明使对方信任你在听他讲话,是多余的。实际上,要想准确知道对方的心情怎么样、感觉如何,这是很困难的。况且,这种表示理解对方的答话会导致对方对你产生怀疑,使谈话很快终止。 5、不要以沉默代替听。 有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管对方说了什么,他总是一言不发,表面上看来他是在听,实际上他已经陷入沉思,对人家的话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当对方说完了话问他的看法时,他支支吾吾、不知所措,只好承认:"对不起,刚才我走神了。"这样就不利于交往。 6、提问题不要太多。 为搞清对方所说的话的含义,提出问题有好处的。但是,对于具体的、需要对方明确回答的封闭性问题,必须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对于那些能鼓舞说话者详细说出自己思想的开放性问题,也应谨慎提出。提问题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对方感到压抑,并且退居防备地位。 7、不要使自己陷入争论。 当你从内心里不同意讲话者的观点时,对他的话不能充耳不闻,不能只等着自己发言。一旦发生争论,也不能一心只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而把对方的话当作耳旁风。假如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一定要仔细听完对方的话,完全弄明白你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同意对方的观点。等对方说完以后,你再阐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