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2011-2012高中语文 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2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2011-2012高中语文 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1/3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2011-2012高中语文 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2/3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2011-2012高中语文 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3/3
学校: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文是选自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的一篇文章,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本文是伯尔早期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写的是二战时一个德国伤兵的故事。伤兵躺在担架上,被抬到一个由艺术中学改成的临时战地医院。背景:公元前 480 年,波斯入侵希腊,300 名斯巴达战士扼守温泉关,抵抗强大的波斯军队,最后全部牺牲。希腊人为纪念这些阵亡的战士,在温泉关立碑纪念,碑上的铭文如下:“流浪人,你若到家乡,请报告斯巴达公民,我们在此地阵亡,至死忠于他们的命令。”这篇小说的标题是这段铭文的起句,小伤员在上美术课时曾按美术老师的要求用六种字体将这段铭文写到黑板上。斯巴达战士抛洒鲜血是为了保卫祖国,而伤员则充当了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最终变成了残废人。小说的标题令人深思,暗含着对纳粹德国军国主义的教育的嘲讽与抨击。标题本身就奠定了篇小说的批判和反思基调。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难点:对不同叙述风格小说的阅读分析。四、学情分析中华民族饱受战乱外祸;回顾 20 世纪,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在现阶段,各国的发展都需要和平环境,青年一代需要对战争有理性的思考。对此,学生的认识可以达到理性的高度:战争的起因和性质不一样,但是最终造成的苦难都要由人民来承受。但是,对于本文的叙事风格,有些学生可能感到困惑,教师应做好引导。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问题讨论。由于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叙述风格不同,为了把握情节,可以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来分析。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评点阅读本文;故事情节复述。2、教师:课前批改部分学生的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听写词语 颤动 肃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2011-2012高中语文 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