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担使命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工作部署以及学校《关于在全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具体安排,今天,我以“守初心、担使命,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一、回望历史,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纵览世界文明史,现代政党无一例外都是有纪律规定和规矩要求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最核心的纪律和规矩,就是规范党员干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它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和规矩的基础,是党内政治生活带电的“高压线”。可以说,我们党艰难曲折的奋斗,正是靠着它走过来的。建党前:1920年9月,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给毛泽东写信,首次提出“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并且强调“必如此才能养成少数极觉悟极有组织的分子,适应战争时代及担负偌大的改造事业”。对蔡和森的见解,毛泽东深表赞同,回信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毛泽东表示,要完成改造中国与世界之大业,就必须“结合一个高尚纯粹勇猛精进的同志团体”,“我们欲革命成功,必须势力集中行动一致,所以有赖于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党来发号施令。”这些理论认识,开创了我们党“立规矩、讲纪律”的思想先河。建党初期:建党伊始,纪律就被视为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虽然没有使用纪律的概念,但是包含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的相关内容。党的二大制定的第一部正式党章,专设“纪律”一章,规定了极为严格的纪律。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提出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强调我们的组织与训练必须是很严密的、有纪律的。党的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政治纪律”的概念,指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五大党章,第一次载入“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规定选举产生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强调“严格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及全体党部最初的最重要的义务”。这些关于纪律的规定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武装斗争成为党的中心工作。红军素以纪律严明著称,一贯重视纪律教育。当时,抓军纪就是抓党纪。毛泽东在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过程中,要求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并郑重宣布了三大纪律;不久,针对部队攻克县城后侵占小商贩利益等问题,他又宣布了六项注意。不到一年后,通过完善发展形成了最初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35年,这些纪律条文被改编成歌曲,广为传唱,成为我党我军纪律教育的生动教材。1947年10月,毛泽东对原先各地各军略有出入的条文作了统一规定并重新颁布,在纪律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时期:以事例强化观念延安时期主要是抓住3个事件进行全党范围的纪律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反对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四个服从”教育。张国焘长征途中自恃军事力量强大另立中央,大搞分裂活动,到达陕北后仍不思悔改,只身逃离陕甘宁边区叛党而去。针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行径和吸取的教训,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四个服从”的原则,后正式载入七大党章,成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一直沿用至今。通过黄克功事件进行严明纪法教育。黄克功16岁就参加革命,参加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1937年10月,他因逼婚不成,激愤之下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当时在延安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杀了黄克功,杀人必须偿命;一种是赦免黄克功,因为他资格老、功劳大。毛泽东在给时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黄克功案件审判长雷经天的复信中严肃指出,黄克功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如果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因此中央与军委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要求“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黄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