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届高三经济常识第一轮第五课复习教学案修改人:石、蒋、何 主备人:曾淑琼 2007 年 11 月22 日一.考点分析(主要明确高考考什么)1.国民收入的分配。其中主要分析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比较。2.财政收入和支出。其中主要分析财政收入来源以及财政政策问题。3.财政的巨大作用。其中主要分析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的作用,包括: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教科文卫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巩固国家政权,保证人民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等。4.税收及其基本特征。其中主要分析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5.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其中主要分析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我国税收的作用包括: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等。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税种的特殊意义。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分析纳税人和负税人的联系和区别(负税人指税款的实际承担者或负担税款的经济主体,纳税人只是负担税款的法律主体。如果纳税人所纳的税款无法转嫁,纳税人就同时是负税人。例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如果纳税人能够把所纳税款转给他人负担,纳税人和负税人就属于不同的主体。例如:消费税的纳税人是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而负税人是消费者。税法一般只规定纳税人,而不规定负税人)以及纳税人与纳税人意识的主体的区别。更要明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难点与热点突破以及考题总结反思(主要分析常考点以及如何考的问题)1.国民收入概念:实物形式=社会总产品-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净产品(新增加的产品);价值形式=社会总产值(C+V+M)—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C)=余下的净产值(V+M),即新创造的价值。例题 1:(2001 年春季第 11 题)我国国民收入的价值表现形式是 ( )A.当年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B.当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期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当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D.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货币表现2.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1)增加投入生产中的劳动量。(包括延长劳动时间与提高劳动强度);(2)节约物质消耗;(3)提高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