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别人的妈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一:《别人的妈妈》 教学目标: 1、识记 3 个生字。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4、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公路的事,学习他关怀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感受叙事诗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记得《木兰诗》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其中的片段? 2、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像这种叙述一件事、一则故事的诗就叫叙事诗。 出示:叙事诗 3、今日,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叙事诗—— 揭题:别人的妈妈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了解。 二、了解故事。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 2、沟通: (培育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三、自学课文。 1、要求: l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l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 l 小组沟通,若仍无法解决的词语,留待大组沟通。 2、沟通 1)开火车读课文。 2)沟通你已理解的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3)提出自己仍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参考: 融雪——融化的积雪。 迟疑——犹豫。与诗中的“停顿”一起形容老妇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 保佑——迷信人称神力保佑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虔诚——尊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四、积累运用。 1、小组合作,用喜爱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 可以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读、轮读、男女生分读);加动作表演读;课本剧排练等等。 2、师生评价:结合课文内容。 3、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二:《别人的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 个生字。理解并积累 6 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公路的事,学习他关怀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