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实行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一个长 16 米、宽12 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仔细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究并发现规律,与同伴沟通,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育合作的意识和沟通的能力,在沟通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字母表示数中的第一课 a 能表示什么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代数式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体会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3.尊重个体差异、面对全体学生本文由编辑整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提倡的目标,要求老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老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常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根据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沟通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