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集体备课制度备课是实行优质教学的前提。集体备课是指学校内同年级同学科老师有方案,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的过程。开展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老师备课过程的缺乏,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有助于老师在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难点,设计好教案。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组织 1、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后〔语文、英语、科学〕,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一节课后〔数学、思品〕。 2、集体备课的地点:年级组办公室。 3、集体备课的范围:全校所有年级的语文、英语、科学、数学、思品。 4、参加集体备课的成员:相关学科的全体课任老师。 5、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各年级分为语、数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主持。英语、科学、思品以教研组为单位。 二、集体备课的要求 1、制定集体备课方案。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备课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方案,包含每次集体备课课题和主备人。一式两份,一份备课组留存,一份交学校教导处。 2、撰写集体备课讲稿。每次集体备课前,主备人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撰写出本次集体备课的讲稿,方可进行集体备课讨论。 3、修订个性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时,除主备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老师也要积极参加,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拟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老师在这一教案的根底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其它老师在原有备课上进行修改,特别要注意记录好课后反思,这将成为我们评价教案等次的重要依据。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 1、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所任学科教材的全部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根本要求的规定,仔细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 2、明确所教章节的内容在本学科中所处的地位;了解本章节的内容与其它章节及其它学科的关系;确定本章节教学的深度、广度,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3、采纳什么教法,教给哪些方法,培育学生的哪些能力;课前需要作哪些准备。 四、集体备课的程序: 第一步: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由备课组长带着本组成员统揽教材。理清本学期、本学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