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应用摘要:本讨论一方面分析、设计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实施流程及现实价值;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能够顺应中职生培育要求及高效能课堂的基本模式,改进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不足。经讨论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积极性和效果,提高学生持续学习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进展、提高会计电算化学科成绩。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 一、讨论源起与意义 近十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普遍都是文化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这使得我们“培育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和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实现变得艰巨。因此,中职学校老师应围绕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适应中职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杨宁,卢杨在其译著《合作学习的老师指南》中指出,“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讲,他们有些时候对同伴的兴趣和关注超过了对老师和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如何将他们的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合作学习无疑是最好的方法。”[1]笔者从事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讨论,意义在于:不仅为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有利于本校教学改革的推行,使我校老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为我校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二、讨论过程 (一)讨论方法 本讨论主要实行质的讨论方法和准实验讨论法,辅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实物分析法、访谈法等具体方法。 (二)学生分组 正如约翰逊兄弟所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合不同背景、不同能力、不同经验和不同兴趣的学生的异质小组,也是大有好处的”。[2]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也为了学生分组能按成绩的好、中、差划分等级,笔者在开学初出了一份融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基础会计》知识的测验试卷给学生进行测试。对于学生的测试成绩,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自控水平,笔者把全体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成绩好的学生分别担任各小组的组长,由组长分别从中等成绩段自选 2 名组员,从差等成绩段自选 1 名组员,组成一个 4 人小组。老师的把关原则是:每组只能有男生一名;组内成员都是性格内向不善沟通的要调开。当然,老师对小组成员的调整必须征得大家的同意,毕竟“强扭的瓜不甜”,笔者更关注的是成员间要比较能“合得来”。 (三)合作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