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AHP)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是由 20 世纪 70 年代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学家 T.L.Satty 提出的。它是指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化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AHP 十分适用于具有定性的,或定性定量兼有的决策分析。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系统分析和科学决策方法,现在已广泛地应用在企业信用评级、经济管理规划、能源开发利用与资源分析、城市产业规划、企业管理、人才预测、科研管理、交通运输、水资源分析利用等方面。一、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一般来说,可以将层次分为三种类型:(1)最高层:只包含一个元素,表示决策分析的总目标,因此也称为总目标层。(2)中间层:包含若干层元素,表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的各子目标,包含各种准则、约束、策略等,因此也称为目标层。(3)最低层:表示实现各决策目标的可行方案、措施等,也称为方案层。典型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m一个好的递阶层次结构对解决问题极为重要,因此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时,应注意到: (1)从上到下顺序地存在支配关系,用直线段(作用线)表示上一层次因素与下一层次因素之间的关系,同一层次及不相邻元素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 (2)整个结构不受层次限制。 (3)最高层只有一个因素,每个因素所支配元素一般不超过 9 个,元素过多可进一步分层。 (4)对某些具有子层次结构可引入虚元素,使之成为典型递阶层次结构。准则 1准则 2准则 3准则 m1子准则 1子准则 2子准则 3子准则 m2方案 1方案 2方案 3方案 n总目标二、构造比较推断矩阵设有 m 个目标(方案或元素),根据某一准则,将这 m 个目标两两进行比较,把第 i 个目标(i=1,2,…,m)对第 j 个目标的相对重要性记为 aij,(j=1,2,…,m),这样构造的 m 阶矩阵用于求解各个目标关于某准则的优先权重,成为权重解析推断矩阵,简称推断矩阵,记作 A=(aij)m×m。Satty 于 1980 年根据一般人的认知习惯和推断能力给出了属性间相对重要性等级表(见表 4-4)。利用该表取 aij的值,称为 1-9 标度方法。表 4-4 目标重要性推断矩阵 A 中元素的取值相对重要性定义说明1同等重要两...